01
人们常说“热死人了”
有时这并非一句玩笑话
今年全国各地
已有多人确诊“热射病”
有的患者因此昏迷乃至死亡
安徽省二院:
收治热射病患者
安徽省二院急诊内科病区接诊了一名热射病患者。据介绍,这名患者是在室内做豆腐的,到医院的时候体温达到了40℃,一直昏迷到现在,还在ICU里面就诊。
阜阳市人民医院: 自行中药汗蒸致重度中暑
一人已去世,两人仍在ICU
7月10日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了3名热射病转诊病人,其中一人因病情来势汹汹,多器官衰竭,在转诊至华西医院时就发生呼吸心脏骤停,虽经全力抢救,但最终不幸去世。
这3名热射病患者均为男性,年龄分别为20余岁、40余岁和60余岁,其中年轻的两位患者均是户外工作者,年龄稍大的患者发病时正在湿热的厨房做饭。
已有死亡病例
河南一男子患热射病
“体内所有脏器像煮过一样”
那么,到底什么是热射病?
和中暑有什么区别?
怎么识别?
又要怎么预防呢?
热射病到底是什么
热射病指的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,体内热量过度积蓄,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。通常表现为高热、体温达到40℃以上、皮肤干热无汗、神志障碍、脏器衰竭等。如得不到及时妥善救治,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%至70%,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%。
热射病预防重点人群
需预防热射病重点人群主要有两种:
●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,常见于夏季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,比如在夏季参训的官兵、运动员、消防员、建筑工人等。
●常见于年幼者、孕妇和年老体衰者,或者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受损的个体,通常是被动暴露于热环境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。
很多人认为,中暑仅仅和温度高有关系,其实不然。
人体对热的感觉不完全取决于温度,也与湿度等气象因素有关。当空气湿度达到80%至90%时,汗液很难散发,此时哪怕空气温度只有32℃左右,人体也会感觉到不适。当相对湿度下降到30%的时候,人体的耐高温能力甚至可以达到38至39℃。
此外,在温度和湿度相同的条件下,所处的通风环境越好,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也会越高。另外,个人体质、阳光直射、工作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人体热量散发多少,身体调节机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产生影响。
千万不要走进一个误区,不是只有长期在大太阳下曝晒的体力劳动者才会患有热射病,年老体弱的城市居民,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中,也有患此病的可能。
怎么预防和救治
01 预防
老人、小孩和户外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是“热射病”的高发人群,预防时请尽量做到以下几点:
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。尽可能减少在正午高温时段外出,避免长时间的直晒。如无法避免,要更加注意身体变化,必要时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。
●加强通风,保持合适室温。在高温时段可适当开空调调节室温,最好控制在26℃左右。尽可能保持室内通风,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,否则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减弱人体对高温的耐受程度和抵抗力。
●长时间直晒需做好防护。炎炎夏日,室外活动一定要做好防暑准备:如防晒遮阳、多喝淡盐水等,多休息且尽量保持生活规律。也不要在封闭的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。
02
救治
高温高湿环境中,如果出现心跳加速、头晕、头痛、呼吸急促等中暑症状,要尽快转移至阴凉、通风处休息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救治:
●降温。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,可以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、腋下及大腿根部;可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,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凉水浸泡病人身体等。
●监测病人的体温。坚持努力帮助病人降温直到体温降到38℃。
●呼救。及时拨打120、110等寻求更多的指导与帮助。
●注意!不用给病人喝水!有时,病人的肌肉会因热射病发生不自主的抽搐。发生这种情况时,要阻止病人伤害到自己。不要在病人的嘴里放任何东西,不要试图喂液体给他/她补充水分。如果发生呕吐,请翻转病人的身体使其侧躺,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。
■来源:中国气象局
■校对:高 杨
■编审:张照松
■监制:索银强
